貴州丹寨:古老而燦爛的“人間天堂”

helen
helen
2012-09-06 14:38:12
來源:環(huán)球人文地理


  在清脆優(yōu)美的蘆笙曲調中,舞者應聲而起,她們頭上綰發(fā)高聳,模仿錦雞頭冠的銀頭飾一步一搖,百褶裙上的彩帶仿佛絢麗的錦雞羽毛。

  丹寨華麗的錦雞舞服飾

  抄紙開始,只見抄紙師傅手持竹簾,往石槽里猛一探身抄水,紙簾翻飛之處,一張薄如蟬翼的白皮紙便被神奇地濾在了竹簾上。

  丹寨鳥籠也很有名

  王阿勇曾經兩次到美國白宮進行蠟染表演,她還應邀到當時的里根總統(tǒng)家中赴宴,其多幅作品被白宮收藏,被譽為“東方第一染”。

  2011年10月,在美國塞多納國際電影節(jié)上,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中國電影《云上太陽》出人意料地囊括了4項大獎。電影中云霧繚繞的村寨,如夢似幻的自然美景,古老而燦爛的民族文化,人與人之間單純樸素的感情,無不令人為之感動和向往。

  制作刺繡

  隨著影片的全球上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世間真有這樣的“人間天堂”嗎?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云上太陽”般絢爛美麗的地方正是位于中國西部,貴州山區(qū)的丹寨縣。

  丹寨,另一方天地

  丹寨地處貴州省東南,這里林木幽深,溪水潺潺,青山綠水的滋潤、多民族文化的浸染,使丹寨擁有了許多濃郁獨特的風土人情。比如,在這片面積僅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富集著近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度之高在國內首屈一指。時至今日,這些“遺產”依然與當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的不少技藝,如“錦雞舞”、“古法造紙”、“蠟染”更是堪稱奇觀……

       奉錦雞為神:最后的鳥圖騰部落

  圖騰崇拜是人類最早的文化現(xiàn)象。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圖騰崇拜已漸漸淡出人類社會,只在極少的地方有所保留,比如這大山深處的丹寨——至今就還延續(xù)著完整的“鳥圖騰崇拜”傳統(tǒng)。

  丹寨人自稱“嘎鬧”,意為“鳥的部族”。自古以來,丹寨人就尊鳥為圖騰,奉錦雞為神,保留著穿“百鳥衣”、跳“錦雞舞”的傳統(tǒng)。

  圍在一起跳舞

  百鳥衣是丹寨人最隆重的服飾,服飾有男裝女裝之分,整件衣服上用絲線繡滿了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的鳥類圖案,有的昂首站立,有的展翅飛翔,可謂千姿百態(tài)。衣服邊緣再綴以排列整齊的鳥羽,繁復華麗,傳遞出對古老圖騰的虔誠信仰。這種“百鳥衣”丹寨人平時很少穿戴,往往作為宗教儀式的盛裝,由每戶人家的“家長”保管,并且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而“錦雞舞”更是把丹寨的鳥圖騰崇拜發(fā)揮到了極致。在丹寨,下到幾歲的小姑娘、上到七八十歲的老嫗,都會跳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特舞蹈:在清脆優(yōu)美的蘆笙曲調中,舞者應聲而起,她們頭上綰發(fā)高聳,模仿錦雞頭冠的銀頭飾一步一搖,百褶裙上的彩帶仿佛絢麗的錦雞羽毛。這時的舞者恰如一只美麗而高貴的錦雞。

 

  穿著百鳥衣的丹寨姑娘

  關于“錦雞舞”的起源,丹寨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在很早以前,丹寨人的祖先為了躲避戰(zhàn)亂多次遷徙,當他們最終落腳丹寨時,帶來的只有水牛和蘆笙。由于沒有種子,無法耕種,丹寨只能依靠打獵、摘野果、撈魚蝦充饑度日,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有一天,獵人們合力捉到了一只錦雞。像平常一樣,他們把錦雞宰殺后將內臟棄之不食,隨手丟掉。讓人沒想到的是——錦雞胃里未消化的谷物竟掉落出來,生根發(fā)芽,長出了谷粒。第二年,人們就用這些谷粒做種,播種后收獲了滿倉的糧食,部落從此安居樂業(yè),繁衍至今。丹寨人由此相信,這只救命的錦雞正是祖先的化身,為了感恩,后世的丹寨人就仿造錦雞來裝扮自己,并跳起“錦雞舞”,追念祖先。

 

  悄悄話

  在丹寨每隔12年舉行一次的祭祖活動中,“錦雞舞”是必不可少的祭祀形式。除此之外,在每年最盛大的節(jié)日——“吃新節(jié)”上,也常常會有錦雞舞的表演。“吃新節(jié)”是丹寨特有的節(jié)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吃新”意為“吃新米”,在每年稻米快要成熟的10月份,當地人都要到田里摘取一點新長成的稻米煮食,以慶賀當年豐收在望。“吃新節(jié)”往往是一個寨子接著一個寨子地連著舉行,時間跨度長達幾個月,從10月開始一直到農歷的年末。過節(jié)前的幾天,姑娘、婦女們要精心打理“錦雞舞”的盛裝,小伙子們則忙著修整蘆笙,為“錦雞舞”伴奏。

  到了吃新節(jié)當天,親友們會挑著禮品從各處趕來,整個寨子熱鬧非凡。所有前來過節(jié)的女人們都會在舞場上一展身手,她們身穿盛裝,頭戴華麗的銀飾,手持繡帕隨著蘆笙曲調翩翩起舞,形成幾百人同跳“錦雞舞”的壯觀景象。小伙子們則圍在外圍賣力地吹奏蘆笙,以吸引舞場中的姑娘們。

“拈花”絕技與傳承千年的造紙術

  當你走進丹寨村寨,一定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幾乎每戶人家門口都有一個大大的石頭水槽,不時還會有“咚咚”的搗臼聲從某處傳來。細探究竟,原來這里家家戶戶都還傳承著一種古法造紙工藝,那門前的石頭水槽是用來存放紙漿的,而“咚咚”聲便是造紙人在搗漿了。

 

  原始而古老的造紙

  自古以來,丹寨當地都傳襲著這樣一種造紙手法:先從山上采來一種名叫“構皮”的樹皮,放在河里清洗浸泡數日,再經過蒸煮、漿灰、日曬、霜凍、挑揀、壓榨、漂白等幾十道工序,去除樹皮里的雜物,形成最初的造紙原料。之后還要往里加入各種輔料——比如巖杉樹根、野棉花根、彌猴桃藤、糯葉等,當主料與輔料攪拌均勻,它們便會被放入石碓,搗成紙漿。

  紙漿通常要舂打數日,越細越好。紙漿舂好后,必須趕在干燥之前倒入石紙槽內——紙槽內原本已注滿清水,倒入的紙漿便懸浮在清水中,若隱若現(xiàn)。

 

  美麗的花瓣紙

  接下來就是傳統(tǒng)造紙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抄紙”,而造紙的成敗也在此一舉。這一絕活都是言傳身教、世代相傳的,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練掌握。抄紙開始,只見抄紙師傅手持竹簾,往石槽里猛一探身抄水,紙簾翻飛之處,一張薄如蟬翼的白皮紙便被神奇地濾在了竹簾上。將白皮紙榨干晾好后,便可揭下出售了。

  據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考證,丹寨古法造紙所采用的工具、原料和工序,竟與《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東漢時期造紙術驚人相似,如出一轍。據此專家們認定,丹寨的造紙術可能在東漢就已存在,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因此,丹寨古法造紙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

  丹寨紙柔韌性和吸水性都很強,光澤度也好,不少書畫大家使用后都對它贊譽有加。在他們看來,丹寨紙不僅表現(xiàn)出一種原始、樸實的美,而且獨具個性。作為一種書畫用紙,丹寨白皮紙與普通宣紙不同——由于是純手工制作,每張丹寨紙的紙質纖維肌理千差萬別,一筆下去,往往會產生意料之外的暈染效果,更能激起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近年來,丹寨白皮紙日益走俏,書畫市場上每張的價格已經超過了普通宣紙。

 

  苗族同胞的服飾,復雜而精美

  盡管造紙手法大同小異,但具體到每家每戶,造紙工藝又各有特點。在丹寨當地有一位王姓造紙藝人,他的造紙絕活傳承于祖輩,到他這里已是第19代。王姓藝人獨創(chuàng)了一種“拈花”絕技——把采來的山花貼在還未完全干透的紙上,印壓出各種花瓣圖案,然后經過特別的處理后將圖案定格,花草樹木的靈氣頓時融入紙中,一張紙便是一幅天然圖畫。

  筆者來丹寨多次,始終無緣拜見這位造紙“圣手”,只得到他制作的一些樣紙,手撫在綿薄細潤的“花瓣紙”上,不禁猜想,這位“拈花圣手”的心思一定如這古紙一般細密吧。

丹寨蠟染:走進白宮的“東方第一染”

  蠟染是丹寨另一項絕技。所謂蠟染,簡單了說就是用熔化的蜂蠟作“墨”,把花紋點繪在布匹上,然后再將布匹放入靛藍染料缸中浸染,于是,有蠟覆蓋的地方自然就染不上顏色了。待到布匹染好,除去上面的蠟斑后,一幅幅“留白”的美麗圖案便展現(xiàn)在眼前。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紡織品著色工藝,丹寨蠟染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流行于漢唐,興盛于宋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丹寨人栽靛植棉,紡紗織布,畫蠟挑染,把對生活的所有的美好想象、所有理想都寄托和染在這塊藍白相間的布匹之間。

  清洗蠟染后的布料

  自上世紀90代被外界知曉以來,丹寨蠟染逐漸以古樸、奇特、粗獷、豪放的風格聞名天下。仔細說來,它的制作工藝可以分為點蠟和畫蠟兩種:點蠟是以圓點排列為虛線,再由虛線組成圖案;畫蠟則以線和塊面來描繪圖案。所有的圖案可以分為“幾何紋”樣和“自然紋”樣兩大類。幾何紋比較抽象概括,是一種由古老陶器上的鳥紋演變而來的旋線紋——據說這就是丹寨鳥圖騰崇拜的直觀表現(xiàn)。除了繼承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丹寨人更喜歡選用自然紋樣。紋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為素材,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作,造型生動、富于夸張。特別是鳥的變化最為豐富,想象力異常大膽,簡練傳神,富有童話般的夢幻色彩。

  丹寨蠟染還有一個絕活——“冰紋”。冰紋的形成,是由于著蠟后的布匹被不斷翻卷、揉打,蠟塊破裂,染液隨著裂縫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描繪的天然花紋,像冰花、像龜甲,變化無窮、形態(tài)萬千。這種“冰紋”類似瓷釉燒制過程中的“開片”,兩塊同樣圖案蠟染布料,冰紋卻如人的指紋般絕不相同,頗有種抽象畫派的美感。直到今天,丹寨的巫師們都還有“觀冰紋、定兇吉”的傳統(tǒng)。

  繪制蠟染圖

  土生土長的丹寨人,也許祖祖輩輩都沒有想過,他們的蠟染技藝有一天會飄洋過海,走到大洋彼岸。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丹寨相繼有王阿勇、楊芳等民間蠟染藝人應邀攜作品到美國、法國、香港等地展出,受到了國際上專家學者的一致稱贊。其中,王阿勇曾經兩次到美國白宮進行蠟染表演,她還應邀到當時的里根總統(tǒng)家中赴宴,其多幅作品被白宮收藏,被譽為“東方第一染”。

  在傳統(tǒng)手工藝日漸式微的今天,深山中的丹寨人仍然執(zhí)著地堅守著從紡紗織布、點蠟、畫蠟再到浸染、晾曬這樣一套完整而復雜的工序。而他們的執(zhí)著也獲得了回報——在國家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丹寨蠟染是唯一入選的一種少數民族染織技藝。

 

免責聲明
標簽:貴州丹寨    人間天堂    錦雞舞服飾    丹寨鳥籠    丹寨姑娘    錦雞舞    花瓣紙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