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臺車的復雜程度,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畢竟涉及到動力、傳動、電子等各大系統(tǒng)總成,隨著集成度越來越高,如何提升車輛的機械穩(wěn)定性成為擺在各大廠商眼前的難題。因此,不同的廠商每年都會選擇不同方式去試探車輛的極限,而賽車恐怕是其中最為直接的一種。
毫無疑問,一輛車如果混有賽車基因必然與眾不同,畢竟賽車對運動性和耐久度有極高的要求,依靠這樣的底層設計的量產車,在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多半都是駕輕就熟。不過能始終以品牌精神為出發(fā)點,把賽車基因植入到車輛的汽車品牌,恐怕就屈指可數了。今天提到的馬自達屬于其中的翹楚之一。
良好基礎來源于勒芒拉力賽
實際上,有賽車背景的汽車品牌,對于汽車本事都是非常專注的,他們通常不是安心地閉門造車,而是選擇突破,把汽車的性能發(fā)揮到極限。在這種情況,自然就催生了像馬自達這樣的品牌。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他們對“越己精神”的精準表達。
馬自達是至今為止唯一獲得過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的亞洲廠商。當年的勒芒拉力賽長期是歐洲廠商的天下,日系廠商想參賽并取得成績的難度極高。不過馬自達是一個極有追求的品牌——在1991年勒芒大賽,馬自達推出了兩臺787B以及一臺787賽車,均搭載R26B型四轉子發(fā)動機。雖然787B并不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勒芒賽車,但卻憑借極高的可靠性保證了最后的勝利:結果是55號787B賽車以領先兩圈的成績獲得冠軍。這樣的榮譽對馬自達現在活躍在國際賽事的一線有著很大的幫助。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馬自達為自己貼上了“BREAKER”的標簽,而“越己·心力量”的品牌精神表達的更是貼切。與此同時,這幾年馬自達在強調汽車運動特性方面做得很足,“魂動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在技術領域都非常出名。前者拔高了馬自達車的藝術調性,后者則體現馬自達品牌“技術為王、創(chuàng)新為本”的策略。也正因如此,今年的CTCC賽場,馬自達又一次決定挑戰(zhàn)常規(guī)。
技術實力在賽場見真章
CTCC是國內最高級別的汽車賽事,因此這里是展現汽車品牌性能的最好場所。2015賽季,馬自達為北京銳思車隊提供兩輛“Mazda3AXELA昂克賽拉”和一輛“Mazda6Atenza阿特茲”分別參與“量產車組”和“超級杯組”的角逐,這是馬自達第一次嘗試CTCC的賽場,運動基因向來不錯的馬自達為中國的賽車運動帶來了更新鮮的血液。
參與CTCC的馬自達賽車由銳思運動進行改裝、調試,并負責賽事運營,馬自達只以贊助商的身份給予“北京銳思車隊、銳思鳴耀車隊”支持。新鮮血液的加入順應了當代兩款主流發(fā)動機的發(fā)展趨勢,從中國房車錦標賽窺探整個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在這一屆的CTCC上,馬自達確實做到了。
其中,銳思鳴耀車隊梁欣榮駕駛的Mazda6Atenza阿特茲,成為了超級杯組自創(chuàng)組以來唯一一位全部完賽的車手,做到了“從無到有,從始至終,從容自若”的狀態(tài)。尤其是從最早的因身置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而不被看好,到后來在炎熱的肇慶站拋下了一輛輛趴窩的渦輪增壓賽車,成功了登上領獎臺逆襲。讓馬自達自吸的實力有目共睹,而后面幾站,阿特茲也始終位于第一梯隊,成績十分出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整個賽季超越很多次友商車隊的Mazda3AXELA昂克賽拉。雖然孫正頻頻因運氣不佳常在末尾發(fā)車,但他依然在第七站江蘇鹽城站中駕駛昂克賽拉第一個闖入終點。而在最后北京中汽聯的收官賽中,孫正仍舊接連超過16輛賽車,或許再多來幾圈,昂克賽拉會有更好的成績。孫正的比賽最讓人血脈噴張的,也正是他能以每圈越來越靠前的名次馳過看臺,調動起看臺觀眾對Breaker蠢蠢欲動的勝負欲,這樣的感覺也讓馬自達車主們激動萬分。
作為流淌著賽車血液的汽車品牌,這些只是馬自達首次參賽CTCC的表現。追求“人馬一體”的馬自達一直致力于把賽車技術民用化,如果說轉子發(fā)動機在勒芒的成功是一次輝煌的事例,那么參加CTCC賽車就是馬自達為了讓更多的量產車擁有賽車基因而挑戰(zhàn)自我,進一步貫徹品牌“越己”精神,這樣的馬自達雖然與眾不同,但也正是人們印象中的馬自達——挑戰(zhàn)與眾不同,成就越己精神。
[ 文章來源于《快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