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個咖啡還要折騰大象,你咋不上天呢?
盡管貓屎咖啡已經(jīng)引起動物保護人士的強烈抗議,并在全球多家星級酒店被取消供應,但這并不影響象屎咖啡的橫空出世,畢竟那些愿意花高價獵奇的消費者總是需要點什么去買單。
工人挑揀象屎咖啡
大象是怎么被選中的?
在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接壤的金三角地帶除了罌粟花還開出了新商機,44歲的加拿大人布雷克-丁金(Blake Dinkin)瞄準了生活在這里的大象,花了9年時間利用泰國國寶的胃液和腸道做出了象屎咖啡。
布雷克說他本來瞄準的是麝香貓咖啡,奈何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上升,印尼、泰國、越南等地出產(chǎn)的貓屎咖啡質(zhì)量已經(jīng)大不如前。而且隨著貓屎咖啡大量生產(chǎn),麝香貓們被關進狹小的籠子,填鴨式地被迫吞下大量咖啡果,實在不夠環(huán)境友好。
在選定大象作為新一代便便咖啡的生產(chǎn)者之前,布雷克還考慮過獅子和長頸鹿,據(jù)他本人說是因為在東南亞大象遇上干旱時本來就會找咖啡豆吃才選中了憨厚老實的它。仔細想想,可憋扯了,讓長頸鹿低頭進食或是找?guī)讉€愿意跟在獅子身后撿便便的人都比伺候大象難度大吧。
金三角亞洲象基地的一頭大象在吃咖啡果
Anyway,就是選中大象了。但是從大象便便里淘金比想象中難得多。一開始布雷克以為炮制象屎咖啡就像打開冰箱門把大象放進去再把門帶上那么簡單,但是最初的產(chǎn)品根本恐怖的沒法下咽。
首先,大象就著鮮草和水果吃下的咖啡果泡在胃液中被消化成咖啡豆果核,隨后咖啡果核進入腸道長時間發(fā)酵,在長達17個小時的消化過程中,酸性消化液帶走了咖啡本身的苦味。最后咖啡豆隨著便便被排出體外,工作人員挑揀、洗凈、晾干、烘焙,象屎咖啡就算弄成了。
挑揀
象屎咖啡雖然感覺上比貓屎咖啡產(chǎn)量高,但也有不如意,因為你畢竟沒辦法把大象也塞進籠子里,那一下子又不環(huán)保了不是。布雷克說,大象早晨在河里洗澡時偶爾也會順便方便一下,那些咖啡豆就算白瞎了。
象糞里淘金
晾干
訓象人喂大象,老婆從象糞里撿咖啡豆,眼看著造福一方。只是沒人問過大象的意見。
每出產(chǎn)1公斤象屎咖啡,大象需要吃掉33公斤咖啡豆及其他植物的混合物。稀缺性才是品牌的最大賣點。
經(jīng)過9年嘗試,2015年,布雷克收獲了第三批成功的成品,向市場推出150公斤象屎咖啡,取名黑象牙咖啡(Black Ivory Coffee),售價每公斤1880美元,一小杯大約13美元。
布雷克在基地所在地金三角安納塔拉度假村內(nèi)與大象合影
泰國金三角亞洲象保護基地的負責人John Roberts曾對象屎咖啡持懷疑態(tài)度,但隨后也轉為支持,他說“未經(jīng)煮沸的咖啡豆不會釋放出咖啡因,所以大象吃點問題不大”。黑象牙咖啡銷售收入的8% 將捐贈給該基地,用于支付獸醫(yī)治療費用和動物生活設施修建。而負責收獲咖啡豆的訓象人也會拿到工錢,看起來皆大歡喜。
象屎咖啡好喝嗎?
有了老前輩貓屎咖啡飽受詬病的黑歷史,象屎咖啡的受眾們頭腦還是冷靜的。巴黎一家咖啡店主說象屎咖啡的噱頭大于口感,“好咖啡的關鍵在于咖啡豆的發(fā)酵過程,如果在動物肚子里進行那就沒譜了。象屎咖啡或許有趣,但不是最好的產(chǎn)品”。
在金三角安納塔拉度假村內(nèi)服務生用一套19世紀法國咖啡器沖泡象屎咖啡,游客表示嘗出了焦糖和巧克力的味道,而且“一點兒也不苦”。
貓屎咖啡的黑歷史
象屎咖啡的靈感源自貓屎咖啡,這種浪漫的飲料據(jù)傳說是在殖民地時期的印度尼西亞由種植園里的工人意外發(fā)現(xiàn)的。當時不允許種植工人從咖啡樹上采摘食用自己種植的咖啡果實,他們只好收集那些溜進種植園偷吃成熟咖啡果實的麝香貓的便便,從中提取咖啡豆。麝香貓的消化系統(tǒng)給了咖啡豆獨特的香味,沖出來的咖啡更香滑。荷蘭來的種植園主們很快成了貓屎咖啡的死忠粉。
過去10年間貓屎咖啡在媒體和影視作品的發(fā)酵下一路走紅,在世界各地贏得了粉絲和票房。 在歐美城市,喝上一杯貓屎咖啡大概要花30至100美元,1公斤咖啡豆的售價也在1300美元左右。
貓屎咖啡的生產(chǎn)者表示物以稀為貴,這么好的東西年產(chǎn)量不過500公斤,能不貴嗎?但有報道指出,這個數(shù)字純屬胡扯,每年從印尼、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流向市場的貓屎咖啡多達50噸。
從偶然而得的自然界產(chǎn)物變成商人逐利的工具,麝香貓成了犧牲品。棲息于叢林地帶的麝香貓食量不大,本來只會挑選那些完全熟透的咖啡果實來吃。淪落為生產(chǎn)工具的麝香貓被關進狹小的籠子,每天被喂食大量的漿果以便產(chǎn)出更多的咖啡豆。
牢籠生活使麝香貓極度煩躁壓抑,甚至出現(xiàn)咬斷腿的自殘行為。扭曲的飲食模式也使麝香貓不斷生病甚至丟了小命。
故事的開始要倒退二十多年。1991年,作為英國皇家泰勒公司的咖啡總監(jiān),Tony Wild最先將貓屎咖啡引進西方,他私人購買的一公斤貓屎咖啡迅速引發(fā)關注和報道。2003年貓屎咖啡上了奧普拉秀,2007年還在電影《遺愿清單》中露面。
后來Wild陪同BBC在蘇門答臘島拍攝紀錄片時發(fā)現(xiàn)了麝香貓監(jiān)獄般殘酷的生活環(huán)境,開始呼吁抵制貓屎咖啡,勸人們不要再為了商業(yè)利益?zhèn)游?。一些原本為了追逐有趣或是附庸風雅的經(jīng)銷商和消費者開始認清了貓屎咖啡背后的陰暗面。
即便不選擇人工養(yǎng)殖的貓屎咖啡,野生版本也存在隱患。專家稱,很難判斷在野外采集的麝香貓糞便暴露了多長時間,如果超過24小時,里面的咖啡豆有可能被真菌污染。想確保安全,除非派人整宿跟著麝香貓隨時準備采集。
有這功夫,坐下來喝杯正常的阿拉比卡不好嗎?
當時XXX老漢的臺詞是:貓屎咖啡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