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攝影師帶著美圖V6手機記錄了一位在成都深山隱居三年做古琴的老人,老人對古琴制作的制作與精細,對傳承中華古典文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許多網(wǎng)友,今天,我們也來聽聽他的故事。
觀望美圖V6手機已經(jīng)很久了,從發(fā)布到現(xiàn)在,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美圖V6的測評圖片。也很期待體驗美圖手機的拍攝性能。
作為攝影記者,一機(佳能1Dx)、兩鏡(16-35的廣角,70-200長焦)、一閃光燈,這個是我每天的標配,背在肩上每天壓的好重。
配備高像素、快速對焦和防抖鏡頭才能應(yīng)對新聞采訪中各種復(fù)雜光線與昏暗的拍攝環(huán)境。
恰恰在美圖V6發(fā)布的時候這些功能都是主打,這太吸引我了,所以特別期待想感受下美圖V6的自動對焦與光學(xué)防抖還有完美的景深效果。
我決定先用美圖V6拍攝一個人物故事,是一位隱居深山的老先生,因喜歡古琴在山林中造琴、演奏的故事。
他吸引我的原因是,我覺得一塊木頭即使沉睡了千年也還是塊木頭,但通過老先生的雙手雕琢就能變成悅耳的樂器,這個是我們祖先的智慧也是我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
天色微亮,位于四川省成都龍泉驛區(qū)石香爐附近的一處山頂,一間“深山琴苑”茅草屋里66歲的楊廣早早起床,簡單吃上幾口早飯,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手里捧著大小各異的刨子、鋸子、刻刀在屋外的案板上“叮叮當當”的開始雕琢著古琴底面。
工具是匠人的一部分,匠人是用最普通的工具打造出讓人驚嘆的物品,這些工具細看發(fā)現(xiàn)許多都已有年代感,不少留存著楊老使用的痕跡,有的手柄用久了透出了歲月的墨色,有的刀用鈍了,楊老也會自己打磨。“這塊杉木是在周圍村子農(nóng)戶家買的,至少有200年,這布滿蟲蛀的孔是做古琴的絕佳材料,這可是塊寶?!睏顝V老人說,他研究古琴已經(jīng)有10年了,在龍泉山上住了三年多。
楊廣的草屋有一半是距離地面有一米多,幾根木樁支撐著草屋,屋內(nèi)四壁還露著風,一個微型暖風機和一個電磁爐是這個屋內(nèi)的所有家用電器?!拔业膬鹤雍苄㈨?,在國外條件也很好。女兒對我也不錯,我不缺錢只圖一樂?!睏顝V老人制古琴不為名利,制古琴的居住環(huán)境簡陋也非家境不好,他做古琴,只因真心喜歡古琴。
美圖V6的電影模式,確實有著與電影一樣的景別,看上去沒有類似于單反鏡頭超廣角的畸變。用刨子在修正古琴底部的時候,速度是很快的。起初我還擔心美圖V6的抓拍速度,當拍了幾張后發(fā)現(xiàn)全像素PDAF對焦也是我想要的快速對焦,發(fā)現(xiàn)之前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并在此處選用的是美圖V6圓形光斑。
楊廣老人說自己從小就愛好音樂,小學(xué)2年級自學(xué)做二胡,3年級自學(xué)做笛。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太古遺音”讓他對古琴著迷,從此開始了古琴研究。十年間,買書籍、看視頻、查資料,購買工具。用料,尺寸,方法都是從零學(xué)起。工具不全就自己琢磨著制作,他自己制作的工具就有40多種。
我想用背景光斑來襯托刻刀在雕琢古琴時的木屑,選用了美圖V6的旋轉(zhuǎn)光斑模式,從畫面上看更有動感。
楊廣先是在自己的家中做,后來因為城市噪音影響做琴的氛圍,便選擇遠離鬧市。龍泉山風景秀麗空氣適宜,于是楊廣自己來到山林,在這里隱居專心制琴,彼時他自己制作古琴已有7年。女兒時不時的會給他送些蔬菜與大米等生活必須品。
沉睡百年的木頭在他的手中不斷雕琢,然后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意義。在和楊老溝通中,他偶爾會向我提一兩句制琴的心得?!爸魄龠@事兒,有時候多一毫厘少一毫厘對琴體的共振、音色都有影響,有時候就像我們做事兒、做人,要有規(guī)矩、有度?!敝魄龠^程中的細微雕琢,對楊廣老人來說,不僅不斷磨礪心性的過程,也是與琴木對話感悟人生的過程。
想拍特寫的時候就湊上前去,美圖V6焦距還是能推到很近的距離,完全能滿足一般特寫畫面時的要求。
那天去到楊老先生家里面不巧山上停電,所以整個屋子里特別的暗,好在他住的地方特別簡陋,就連屋子都不是密封的,頭頂木板空缺的地方就成了主要的光源。往往在這樣的特殊光源下能得到較好的拍攝光影。前后搭載OIS光學(xué)防抖與超大1.8光圈幫了我的大忙,否則是拍不實這張照片的。
制琴之余,楊廣老人還會翻翻相關(guān)的書籍?!懊恳淮巫x,哪怕是同一篇文章,常會給我新的啟發(fā)。這個地方安靜,安靜到每次讀書的時候就像是和一個人坐在山林里對話?!睏顝V老人說。
全像素PDAF對焦技術(shù),與專業(yè)單反相機是相同的工作原理,最快能在0.13秒之內(nèi)完成實時對焦,讓我能完全應(yīng)對昏暗的拍攝環(huán)境。原本以為在楊老先生彈琴的時候我是抓拍不到的,后來看了下手機,手指都沒有跑焦,美圖V6的抓拍非常出色。
“古琴的制作是數(shù)學(xué)的精密演算,不能差分毫,一分一毫關(guān)系到古琴的音色和品質(zhì)?!睏顝V還將陰陽五行運用在自己的古琴中,自己用古代作戰(zhàn)偵查的方式,將翁壇埋在地下探聽大地五音變化,并以陰陽互根的原理運用于古琴的設(shè)計制斫,使琴音穿透,發(fā)出厚重深遠之音。
手部特寫景深、銳度、色調(diào)可以和單反拍出來的相比,在手機屏幕與電腦屏幕看不出來差別。
除了制琴,楊廣老人閑暇之余也愛彈奏自己所制的古琴?!扒僮龀鰜肀闶切枰獜椬嗟?,不彈時間久了也會壞掉。”楊廣老人告訴我,每次彈奏時,就像是與一位親密的故人交流,音色流轉(zhuǎn)之間,也為制作下一把琴帶來更多的啟發(fā)。
逆光下的拍攝我本以為會是個剪影,美圖V6的寬容度再一次把影像質(zhì)量完美的提升。再加上美圖V6所配置的6P鏡頭,能夠很好的對逆光下的不必要的光斑進行過濾。
幾把懸掛著的古琴旁邊是一個塑料袋兒裝著的一把米,看到楊老先生對自己的物質(zhì)生活要求的這么低還是很讓我觸動,所以拍下了這個畫面。
除了環(huán)境和技術(shù),材料甄選對制作古琴尤為重要。為此楊廣最遠去過江西的九江收集制作古琴的木料,不管走到哪都盯著別人家的木頭看。
不斷的發(fā)現(xiàn)、研究、思考、調(diào)整,上百道的工序,不斷的重復(fù),不斷的記錄,不斷的總結(jié)摸索。從選料到完工一把琴要花上4-5年時間,截止到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完成了6把古琴制作。
“我從制琴中得到快樂,日后那些彈奏這些琴的人從音樂曲調(diào)中亦能得到快樂,這些對我來說就足夠了。我也希望通過我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讓更多人感受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魅力?!睏顝V老人笑道。
總結(jié):
我通常會在后期花40%的精力來表達我對圖片的理解,我的理解指的是,如何將光影、色調(diào)進行統(tǒng)一。我對平時采訪拍攝的照片的后期要求也比較高,我總和別人說,照片是有情感的,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攝影師對被攝者的一種理解。
這次手機攝影計劃我打算使用國產(chǎn)手機進行,一個為的是“國貨情懷”,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一個是現(xiàn)在國產(chǎn)品牌許多手機的影像配置確實達到了我們拍攝記錄的要求。比如,這次全程拍攝我用的是新到手的美圖V6手機,在這個手機的電影模式下,照片直出后,就已經(jīng)達到我對照片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我用LR想調(diào)出美圖V6電影模式T1的色調(diào)風格的話,平均每一張要用10-15分鐘。相對于單反來說就會省下很長的后期處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