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殺活蚌取珍珠,一顆5元靠譜嗎?經常有朋友問德御系,什么樣的珍珠才是真的,想要買珍珠項鏈又擔心買到質量不好的。前幾天逛石博會的時候,又看到有人殺活蚌取珠,現(xiàn)場串項鏈、磨珍珠粉,看起來真的是真得不能再真了~但里面的“貓膩”除非行家,是看不出來的,反正德御系是這樣認為的。
德御系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地經常上演,也有媒體多次報道過。德御系經常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段或者展銷會上看到,幾個人擺一堆蚌殼和成盒的珍珠,一個招牌寫著“現(xiàn)殺活蚌取珠”“假 一賠萬”等字樣,可以單獨購買蚌殼和珍珠,還可以現(xiàn)場加工。一般5元或者10元一顆出售,一般一條項鏈40-60顆珠子,大概200多元。品質好一點的還要貴一些。
那這些珍珠到底是真是假呢?德御系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下珍珠的生產過程和珍珠項鏈的一些常識。
首先,德御系發(fā)現(xiàn)市場上流通的珍珠大部分都是人工養(yǎng)殖的,用作珍珠項鏈的基本都是淡水湖泊珍珠。養(yǎng)殖珍珠長成以后,珠農們會先把這些珍珠蚌一一打開,然后挑出其中的珍珠,這些挑出的珍珠經過漂洗消毒處理之后,會根據(jù)大小、形狀和質量被人工分成幾個等級。德御系認為這些價格都不是很貴,品質相差也比較大。
而那些光澤好、形狀好,又大又圓的珍珠會被作為價格不菲的珠寶出售,中等質量的會被打孔穿成半成品項鏈,剩下比較差則根據(jù)大小分類按斤出售。到了這個工序之后,珍珠才算成為半成品進入市場。這些才是德御系經常在進貨渠道那里看到的半成品。
珍珠在做成項鏈時,還需要經過打結、上扣等工序,所以分辨一條珍珠項鏈好壞不僅要看珠子,還要看項鏈打結的質量和扣子的材質。如果項鏈不經過打結,珠子和珠子之間會相互摩擦,縮短項鏈的壽命。在德御系看來,到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已經算是成品,可以售賣了。
一般好的珍珠項鏈會用金或銀材質的扣子,差的則會用銅或者其他材質代替,一段時間之后,扣子會很容易變色。
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明白呢?這些從河蚌里直接取出的珍珠的確是真的,但是一般質量比較差,大部分珍珠都有較深的螺紋和瑕疵,進貨價僅幾毛錢一顆。德御系把成本都透露給大家了。會不會被同行說呀。
正規(guī)商家所賣的飾品級別珍珠都是長在珍珠貝的肌肉組織里面,并且外皮有一層保護膜,沒那么容易取出。直接從活蚌肚里取出的珍珠不能直接用于加工首飾,飾品級珍珠必須經過清洗、漂白、拋光等多道手續(xù)才能變?yōu)槌善?。沒經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珍珠,德御系認為都不是什么好的珍珠制品。
而且,現(xiàn)殺現(xiàn)賣的這些珍珠一般是人工事先在河蚌里植入一種核,然后河蚌據(jù)此生成珍珠,可達30顆左右。而河蚌里天然產出的珍珠數(shù)量多少很難說,有時甚至只有一顆,真正能夠長得又圓又大的珍珠更是十分少見。德御系也這么認為,想出好珍珠,這樣怎么能有了。
地攤上這樣現(xiàn)做的珍珠項鏈一條最多價值三四十元,而一條品質不錯的珍珠項鏈一般價值都要超過千元。飾品珍珠從顏色、大小、形狀、光潔度等要素分不同等級,價格懸殊,遠非地攤上的珍珠可比。
總之,德御系告訴大家,一分價錢一分貨,又想花少錢,又想買好的,那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