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說論語,多么熟的詞句啊。仔細想想,還真只聽過于丹老師說《論語》,其他人就沒聽過了,不然李某、王某說《論語》也該流行起來了吧。想當年于丹說《論語》是多么的火熱,全國多少人都守在電視機前聽她講《論語》,她的書也是大賣,賺得盆滿缽滿!可是現(xiàn)在為什么好多人批判她、貶低她呢?竟至于到了被轟下臺的地步!
正確的廢話!堆砌辭藻!
這是梁宏達對于丹說《論語》的評價,而大多數(shù)網(wǎng)友也是持此看法。他們認為,于丹老師老是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而且喜歡東拉西扯、堆砌辭藻,毫無意義可言而且招人反感。因此,很多人質(zhì)疑她的水平,覺得她根本不懂《論語》。
老向是這么覺得的:首先,于丹她不是國學(xué)大師,至少在《論語》這上面不能說是大師。因此她必然會有出錯的地方——而名人一旦出錯,就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是遮蓋住她其中的可取之處。再者,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的國學(xué)水平都比以前有所提升了,因此開始不滿足于這種貼近大眾而偶有瑕疵的解讀,加之少部分人貶低他人以獲得存在感的心態(tài),于是于丹老師就開始成為被批判的對象了。
這就像是在我們還懵懂的時候熱衷于瓊瑤劇,等長大了、長見識了又開始貶低起她來了一樣;就像是在你餓的時候別人給了你一碗飯吃,可等你飽了卻嫌棄它不夠美味一樣,不是嗎?不管什么東西,都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曾經(jīng)的就用來緬懷吧,為何要以現(xiàn)在的眼光大加批判?
裝腔作調(diào)!惹人反感!
呃,這一點的話,雖然我上面是幫著于丹老師講話的,但是這一點,我坦白講我也有類似的感覺!不知道是我心理的問題呢還是于丹老師的表情的確有裝腔作勢之嫌,反正我的確是有這樣的感覺——應(yīng)該有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感覺吧?
求同存異!可取之處不可污蔑!
但是不管怎么講,你不能否定于丹老師在促進國學(xué)熱這方面的貢獻!我個人認為僅憑這一點她就該被稱揚——因為這對《論語》、對國學(xué)、對先賢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安慰了!至于有些人有更高的追求,為何不捧著諸如錢穆大師的著作來研讀呢?只怕,大多數(shù)人還是淺嘗輒止吧。對于大眾而言,一般程度地學(xué)點也就可以了。至于精益求精的話,就看有心之人了!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strong>
于丹說《論語》,多少還是有功勞的。不能因為一些細枝末節(jié)而否定她!
(本文轉(zhuǎn)載于 百家號:老向廿五而有志于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