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自明萬歷年間由歐洲傳入中國后,立即在宮廷、王府中流傳,并自上而下形成一種時尚。既有鼻煙,自然需要盛放鼻煙的容器,攜帶方便、密封性好的鼻煙壺便應運而生了。
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德國作家在萊比錫發(fā)表了名為《鼻子渴望的貪求》的文章,文中說道:“全世界都興起了一個可笑的、荒唐的習俗——吸聞鼻煙。所有的國家所有階層的人們,都吸聞鼻煙;從最高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我有時感到驚奇,君主、男仆、貴族、貧民、干零碎雜活的小工、伐木工人、差役、小官吏、鄉(xiāng)紳們,都打開鼻煙壺,用手蘸鼻煙吸聞。這使他們的鼻子經(jīng)常是骯臟的,像沾滿了灰塵,而他們卻荒謬地稱之為是時髦的裝飾。”
這位德國作家所說的全世界當然也包括了中國,事實上,隨著康熙年間的海禁開放,大量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西方諸國亦相繼進貢,鼻煙漸成風尚??滴醯墼鴮鹘淌繋淼亩Y品悉數(shù)回贈,單單留下了鼻煙壺;雍正帝親自掌控宮中鼻煙壺的制作,留下了眾多有關(guān)鼻煙壺的圣旨;和珅一個人的玉石鼻煙壺有兩千四百件之多;嘉慶帝是清朝將鼻煙壺作為賞賜最多的皇帝。種種跡象說明:鼻煙壺已經(jīng)成為皇家的心頭好。
宮廷流出的玩物
其實鼻煙壺并非誕生于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但傳入中國后,很快便在關(guān)內(nèi)外盛行。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記載:“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于瓶。”最早用來做鼻煙壺的質(zhì)料僅有玻璃一種。清末著名書畫家趙之謙在《勇盧閑詰》一書中記載:“制壺之始,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然而終究舶來數(shù)量和種類都極為有限,滿足不了當時的需求,于是,中國的工匠便開始嘗試用諸如翡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制作鼻煙壺,越是珍貴材料制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滴鯐r期的料質(zhì)鼻煙壺渾樸典雅,隨著雍正、乾隆時期工藝的增進,使料質(zhì)煙壺更加玲瓏華妙。到了18世紀初,中國制作的鼻煙壺通過商人、使節(jié)和傳教士逐漸流傳到其他國家,而康熙皇帝更是將御制鼻煙壺作為珍貴的禮品贈予別國。
在中國古代的工藝品中,鼻煙壺這個門類出現(xiàn)的最晚,但品種最全。基本涵蓋了五大類,由最為普遍的陶瓷、貴重的玉石、新奇的玻璃器以及其他各類材料制成。這種被發(fā)揮到了極致的容器,也深深地影響了西方人。乾隆年間,西方人仿照中國樣式,做出非常精美的鼻煙壺,又反過來送給中國皇帝。西方人對鼻煙壺情有獨鐘,在西方有龐大的鼻煙壺組織——中國鼻煙壺協(xié)會,歷史悠久。亞洲地區(qū)要數(shù)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起步最早,改革開放之前,這些地區(qū)的藏家就到內(nèi)地的文物商店購買鼻煙壺,當時一件普通品質(zhì)的鼻煙壺僅需幾元錢,這導致了大量品類豐富的鼻煙壺流入他們手中,現(xiàn)今國內(nèi)制作的內(nèi)畫鼻煙壺也主要銷往該地,收藏熱更帶動了當?shù)乇菬焿匮芯康陌l(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