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機芯頂配在RM這兒,就只是個標配

時髦圈兒
時髦圈兒
2024-02-20 15:43:12
來源:公眾號《大寫的蘿菈》

機械機芯這么小,RM就是可以玩出宇宙級的技術。

我感覺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好好玩車,因為汽車的世界貌似有更多可以講出來頗厲害的技術,那些以加速度、飄移等炫技的厲害玩意兒。反觀我們機械腕表,像個"悶葫蘆",就算滿腹學識、擁有絕世武功,都只能獨孤求敗、孤芳自賞。

圖片1.png

RICHARD MILLE RM 67-02自動上鏈腕表,尺寸38.7x47.52毫米,表厚7.8毫米,Carbon TPT?碳纖維表殼,Quartz TPT?石英纖維前后表圈,鈦合金表盤經(jīng)DLC處理和手工上漆,搭載CRMA7自動上鏈機芯,振頻4赫茲,儲能50小時(攝影@ 陳柏年)。

然而,我卻慶幸自己恰恰是大隱于世的武林高手,能讀懂在我們鐘表江湖中,那些一招半式的、絕塵蓋世或技高一籌的種種。鐘表之所以難懂,不在于其工藝技術有多么復雜,而是它不外顯的工藝內涵,在分毫之間爭奪的鉆研,具有較高的理解與鑒賞門檻,你不走進它,并且花長久的時間研究,你就很難看出個高低。

圖片2.png

RM 67-02自動上鏈腕表整表(含表帶)僅重32克,是RICHARD MILLE系列中最輕的自動腕表(攝影@ 陳柏年)。

要真的能夠欣賞RICHARD MILLE,關鍵的兩個字就是"懂得"。如果你對機械腕表工藝沒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就不太可能進入到欣賞RM的階段,如同如果你是普通房車的慣用者,當然無法理解F1級別的賽車存在必要。RM在機芯上的設計與技術研發(fā),可比擬鐘表行業(yè)F1級別的概念示范,許多鐘表行業(yè)慣用的思維與行事風格,在RM這里完全不存在。我這里就講講幾個在其他品牌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技術功能, 在RM表款中都只是尋常表現(xiàn),由此可一觀RM的技術地位。

01

功能選擇器

使用表冠進行調校功能的切換,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雖然不是RICHARD MILLE,但RM的確將這一功能真正落實且發(fā)揚光大。如今在RM,這個猶如汽車切換檔位的概念,便成了幾乎每一只表款都必備的功能。

圖片3.png

RICHARD MILLE功能選擇器原理類似于汽車變速箱, 可以通過位于表冠中央的按鈕選擇上鏈(W)、空檔(N)和指針調時(H)功能 。

目前來說,RM早期腕表的功能選擇器比較多是通過在表冠中間的按鈕來進行上鏈、空檔、調校時間,但是近幾年發(fā)布的大部分腕表基本上都有一個額外的功能選擇按鈕,不再在表冠當中。功能選擇器也是RM最基本的功能選擇裝置,在除了僅兩針顯示的腕表之外,幾乎都配備此一功能。而在較為復雜的款式里,其切換裝置可能高達三個功能以上,如RM 039等。

圖片4.png

RICHARD MILLE RM 039 E6-B飛行計算器飛返計時陀飛輪腕表,直徑50毫米,表厚19.4毫米,五級鈦合金表殼,搭載RM039手動上鏈陀飛輪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時、分、小秒顯示,兩地時間,大日歷顯示,飛返計時碼表,倒計時功能,功能選擇器與動力儲存顯示,限量30只(拍攝@Kyle Kuo)。

在RM 039 E6-B飛行計算飛返計時陀飛輪腕表的設計中,算是把所有能夠切換按鈕以及操作碼表的功能給"玩"得淋漓盡致,其中包括RM表款中常見的上鏈、校時、空檔間的常態(tài)切換設計(在RM 039腕表設計中亦為中央表冠操作),更包括了飛返計時碼表、倒計時功能等。

圖片5.png

圖片6.png

圖片7.png

RM 039包含了世界協(xié)調時間功能、飛返計時功能、倒計時功能、功能選擇器與動力儲存顯示。

其中表殼側邊10點鐘位置的按鈕同時扮演了飛返計時碼表的啟動/停止/歸零的角色,另外也可作為啟動倒計時功能的操作按鈕,而要切換飛返計時與倒計時功能,則需透過9點鐘位置按鈕操作。8點鐘位置的按鈕可以讓碼表在倒計時的模式下也能進行飛返操作。

圖片8.png

RM 039手動上鏈陀飛輪機芯包含了近740枚零件(攝影@叢晧日)。

最后4點鐘位置的按鈕則是作為快調倒計時指針所用,輕按可讓指針快進格跳一分鐘,重按則可一次前進五分鐘。所有的功能切換都可以無縫銜接。且絲滑順暢,其實除了離合杠桿的設計巧妙之外,主要還是要靠整體機芯的組裝工藝,唯有手工執(zhí)行完美的機芯才能達成如此神乎其技的反覆且復雜切換。

02

可變慣性無卡度游絲擺輪

擒縱結構里的擺輪是個奇妙的零件,透過其左右擺動的規(guī)律,加上回形擺輪游絲的收放規(guī)范,從擒縱叉送來的進出動能,將被規(guī)律化,轉而有規(guī)律地推動秒針,這就是擒縱結構的基本原理與擺輪扮演的關鍵角色。因此為了這個重要的擺輪在擺動時幅度與頻率的更精確及調校上的方便,擺輪的設計重點多半在游絲固定的方法,以及擺輪本身的外型設計。

圖片9.png

圖片10.png

RICHARD MILLE RM 037腕表,尺寸52.63x34.4毫米,表厚13毫米,Gold Carbon TPT?金碳纖維復合材質表殼,表殼中層、表冠、內表圈與指針以紅金制成,黑色藍寶石表盤中心飾以黑瑪瑙,搭載CRMA1自制鏤空自動上鏈機芯,振頻4赫茲,儲能50小時,可變幾何結構擺陀,大日期視窗和功能選擇器(攝影@Kyle Kuo)。

而在擺輪設計中,運用無調??炻樀脑O計,也就是游絲沒有受到任何調校結構中介干擾,被稱為無卡度游絲。常見的擺輪設計,使用快慢針可調整夾住游絲一端,限制或放寬游絲收放的幅度,用以微調走時快慢,但這種無卡度游絲不以這種方式進行調校,第一、可以避免快慢針帶來游絲的意外錯位等問題,第二、在完美的工藝制作下,透過擺輪上的補充調校,一樣可以對游絲進行微調,且擺輪擺動的表現(xiàn)一樣可以完美。

圖片11.png

RICHARD MILLE RM 65-01雙秒追針自動上鏈計時碼表,尺寸44.5x49.94毫米,厚度16.1毫米,Carbon TPT?碳纖維表殼,搭載RMAC4自動上鏈機芯,振頻5赫茲,儲能60小時,日期顯示,雙秒追針計時碼表,功能選擇器,快速上鏈裝置和可變幾何結構擺陀。

而無卡度游絲擺輪通常只存在于高端的手工機械腕表機芯里,主要理由可能因為具有快慢針調校裝置的擺輪已為主流,生產(chǎn)制作批量標準化較為容易達成。因為制表工藝技術的進步,本來用來作為純手工造成些微差異的擺輪上的擺重,也似乎因為制作更為繁復且實際作用似乎不大的情況,變得十分少見,但目前頂級的手工機械機芯里,還可以看到強調無卡度游絲擺輪的設計。

圖片12.png

補充無卡度游絲擺輪取消了快慢針微調系統(tǒng),通過直接安裝在擺輪上的4顆可調式小砝碼,從而能更精確而穩(wěn)定地調整擺輪運動的慣性。

RM到現(xiàn)在還堅持著這種以擺輪上對稱的四個砝碼擺重進行慣性調整的無卡度游絲擺輪,這樣的擺輪設計有著調??炻倏筛艿膬?yōu)點,想必也是RM精益求精性格里面的必須,另外還有RM最強調的表款的抗震性,無卡度游絲擺輪面對外部震力,相較于傳統(tǒng)的快慢針調校游絲擺輪,更不容易受到游絲的錯位損壞。目前RM的表款機芯幾乎都使用這種無卡度游絲擺輪設計。

03

快速上鏈裝置

機械機芯中體積最大的零件便是發(fā)條盒,這個透過連接表冠(手動上鏈)或者機芯擺陀(自動上鏈)的上鏈輪系進行對發(fā)條的上鏈(拴緊),然后釋放出來的動能再透過走時輪系,再傳輸?shù)角芸v結構。因此發(fā)條盒不僅僅掌控了整個動能的儲蓄,也扮演著動力輸出時扭力表現(xiàn)的關鍵角色。

圖片13.png

圖片14.png

RM 65-01自動上鏈雙秒追針計時碼表歷經(jīng)近五年研發(fā),是RICHARD MILLE工坊中迄今為止推出過制作工藝最為復雜的時計作品之一(攝影@Kyle Kuo)。

在所有RM表款的上鏈效能體現(xiàn)在兩個地方:快速轉動的發(fā)條盒設計以及可變慣性擺陀(下一段落會說明),這個快速轉動的發(fā)條盒設計在每一只RM腕表皆有配備,較小的機芯為5小時轉一周(如RM 74-01自動上鏈陀飛輪),而RM其他機芯大部分皆為6小時轉一周,這相比一般其他品牌約為7.5小時轉一周的設計,傳輸更有效率。

圖片15.png

RM 65-01的快速旋轉發(fā)條盒以6小時轉動一周,可大大減少主發(fā)條粘附現(xiàn)象,令動力傳輸更有效率(攝影@Kyle Kuo)。

快速旋轉的發(fā)條盒設計有幾個好處:發(fā)條盒內發(fā)條的周期性黏附效應將降低、代表發(fā)條動力儲蓄、輸出性能與規(guī)律性的Delta曲線更優(yōu)秀理想,也就是發(fā)條盒整體儲存與傳輸?shù)男阅芘c效能皆較高。

圖片16.png

圖片17.png

RM 65-01搭載了RICHARD MILLE開發(fā)的首款自主專利的快速上鏈裝置,只需在8點鐘位置的按鈕上按壓125次,發(fā)條盒即可實現(xiàn)完全上鏈。

不過如果你對RM機芯針對上鏈高效的這一點設計不夠滿意,可能可以看看RM 65-01雙秒追針計時碼表的快速上鏈按鈕機制,想必可顛覆你對機械腕表上鏈的概念。RM 65-01雙秒追針計時碼表的表殼上8點鐘位置有個按鈕設計,當腕表處于完全無動力的狀況,按壓這個按鈕125次即可為腕表機芯上滿鏈。這個功能不僅絕無僅有,且針對高端腕表玩賞操作上的設計,可以說是只有RM做得出。

04

閉鎖齒輪安全裝置

關于上鏈系統(tǒng)效能,RM表廠就像一個機芯實驗室一樣,在整個上鏈結構中,RM皆做出了各種增加性能的設計。其中一個與手動上鏈有關的設計,就是:閉鎖齒輪安全裝置(Safty System with Blocking Gear)。

圖片18.png

圖片19.png

RICHARD MILLE RM 17-01手動上鏈陀飛輪腕表,五級鈦合金表殼,尺寸40.1x48.15毫米,表厚13.08毫米,搭載RM017手動上鏈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功能指示器,動力儲存顯示,防水50米,橡膠表帶(攝影@Kyle Kuo)。

機械腕表上鏈系統(tǒng)不僅要效能高,還需要考慮過度上鏈影響扭力與其他動能表現(xiàn)。而對手動上鏈腕表最怕佩戴者無法意識到操作表冠上鏈時,若此時發(fā)條已經(jīng)上緊,但表冠仍然可以轉動,這時稍微過度或是用力繼續(xù)轉表冠,發(fā)條盒內的發(fā)條將會斷裂。

圖片20.png

圖片21.png

圖片22.png

(上圖)RICHARD MILLE RM 17-02陀飛輪腕表,尺寸40.1x48.15毫米,厚度13.08毫米,TZP藍色陶瓷表殼,搭載RM17-02手動上鏈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動力儲存顯示和功能指示器;(下圖)RICHARD MILLE RM 017陀飛輪腕表,尺寸49.8毫米x38毫米,厚度8.7毫米,TZP黑色陶瓷表殼,搭載RM017手動上鏈超薄陀飛輪機芯,振頻3赫茲,動力儲存顯示和功能指示器。

在RM閉鎖齒輪安全裝置設計中,一旦發(fā)條盒完全上緊發(fā)條,佩戴者就會在表冠上感受到一個壓力終點,即表示發(fā)條已經(jīng)上滿,無須再轉動。而與發(fā)條盒相連也有個阻擋裝置,可防止表冠被轉到最后一圈時的壓力全部施加在發(fā)條盒上,從而保護發(fā)條盒避免過度上鏈的損壞危險。

圖片23.png

圖片24.png

配備閉鎖齒輪的安全裝置,可以避免發(fā)條盒過度上鏈(攝影@Kyle Kuo)。

目前這個設計僅放在RM 17、RM 17-01以及RM 17-02系列表款上,主要是因為RM 17系機芯屬于薄形手動上鏈機芯,發(fā)條設計相較其他表款來得更細幼,更需要安全裝置保護,以防意外操作造成損壞。

05

可變慣性擺陀

然而在自動上鏈機芯上,過度上鏈情況可透過擺陀單向空檔或掣停裝置設計避免,但自動上鏈的擺陀是依照使用者的手部活動進行擺動上鏈,每個佩戴者的生活習性不同,對于活動力較低的使用者,有可能會有難以上滿鏈(上鏈不足)的問題,但活動力更強的使用者,則會有上鏈過度的可能。

圖片25.png

圖片26.png

RICHARD MILLE RM 07-01腕表,尺寸45.66x31.4毫米,表厚11.85毫米,白金表殼鑲鉆,搭載CRMA2自動上鏈鏤空機芯,振頻4赫茲,儲能約50小時,五級鈦合金底板與撟板,可變幾何結構自動盤,快速旋轉發(fā)條盒(攝影@Kyle Kuo)。針對這一點RM在其自動上鏈機芯都設置上一個常規(guī)設計:可變幾何結構擺陀。透過擺陀小翼上對稱的可移動砝碼,來調節(jié)擺陀慣性以配合使用者的手部活動習性,讓上鏈機制不致過度耗損或是不夠靈敏。

圖片27.png

RM的可變慣性擺陀共有兩種,一種如RM 07-01的2-3檔位,另一種如RM 011(上圖)的5-6檔位。目前RM的可變慣性擺陀共有兩種,一種是在如RM 07-01類腕表上采用的2-3檔位的擺陀,當把兩個擺重/砝碼(Weights)向內靠近的時候,擺陀的慣性更大,擺動更快,上鏈更有效率,對于經(jīng)常處于靜態(tài)的佩戴者更為適用;而當把兩個Weights向擺陀的外緣固定,相互遠離的時候,擺陀的慣性減少,擺動的速度更慢,適用于運動更為激烈的佩戴者

圖片28.png

圖片29.png

可變慣性擺陀透過擺陀小翼上對稱的可移動砝碼,來調節(jié)擺陀慣性以配合使用者的手部活動習性,讓上鏈機制不致過度耗損或是不夠靈敏。另一種則是在RM 011手表上使用的5-6檔位的擺陀,當擺陀小翼上的砝碼向擺陀外緣調整時,擺陀的擺動會更快、更有效率,使機芯保持良好的上鏈狀態(tài),對于經(jīng)常處于靜態(tài)的佩戴者更為適用;反之,將小翼上的砝碼向擺陀的重心內側區(qū)域調整,擺陀的擺動幅度將變小而減低慣性,對于常處于活動激烈的佩戴者更為實用,從而降低擺陀運轉,減少機芯過度上鏈而受損。

圖片30.png

可變慣性擺陀已經(jīng)成為所有RM自制機芯的標準配備。不過這個功能在出廠時一般會被設置在慣性平均(中間)的位置,這也符合大部分佩戴者的運動需求。再針對不同客戶的反饋和需要,由RM官方的制表師對該可變幾何結構擺陀進行調整。

06

離合擺陀

就像前文所言,RM設計出的常規(guī)可變慣性擺陀,是一個需要品牌制表師調整使用的設計,而用在RM 30-01表款中的離合擺陀,則有一種自動偵測的神奇功能。

圖片31.png

離合擺陀首次出現(xiàn)是在2011年推出的RM 030腕表上,是RICHARD MILLE研發(fā)了4年才最終推出的機制。這是一個透過自動離合輪系與扭力的偵測結構,可自動偵測擺陀即便在微幅擺動時,就能為機芯上鏈,且在發(fā)條完全上滿鏈時,這個離合結構將自動脫離,讓擺陀不再對機芯上鏈。

圖片32.png

RICHARD MILLE RM 30-01離合擺陀自動上鏈腕表,尺寸42x49.94毫米,厚度17.59毫米,18K紅金表殼,搭載RMAR2自動上鏈機芯,振頻4赫茲,儲能55小時,雙發(fā)條盒,功能選擇器、動力儲存指示、離合式可變幾何結構擺陀。RM 30-01離合擺陀自動上鏈腕表的動力儲存為50小時,當發(fā)條上滿至50小時,離合擺陀機制啟動脫離,機芯將不再上鏈,待動能傳輸減至40小時存續(xù)時,這個自動離合結構將再度接合,并開始對發(fā)條進行上鏈。

圖片33.png

圖片34.png

圖片35.png

離合式擺陀在發(fā)條上滿鏈之后可與發(fā)條盒自動分離,動力開始耗盡并低于閾值時, 擺陀將重新自動嚙合,使發(fā)條盒再度上鏈。透過表盤上的12點鐘位置,佩戴者可以看到ON/OFF顯示,得知此時表款上鏈結構脫離與否。不過即便加入了自動離合擺陀結構,RM30-01機芯的自動擺陀仍為可變慣性設計,且其調整位置設在擺陀的中心軸延伸下的對稱弧形線,調整幅度可以更細微且精密,由此可見RM一貫對技術與性能的執(zhí)著吧。

0707

06

蝶形擺陀

在自動擺陀的設計上,從可變慣性的"基礎"款,到離合擺陀設計的進階,而為網(wǎng)球運動員納達爾設計的蝶形擺陀,應該可以被稱為神級般的絕妙設計了。

圖片36.png

圖片37.png

RICHARD MILLE RM 35-03 Rafael Nadal自動上鏈腕表,尺寸43.15x49.95毫米,厚度13.15毫米,Carbon TPT?碳纖維表殼,搭載RMAL2自動上鏈機芯,振頻4赫茲,儲能55小時,五級鈦合金底板和橋板,運動模式和功能選擇器,雙發(fā)條盒,蝶形擺陀。

正面表橋看起來像是個蝴蝶翅膀一樣的設計,還看不出來這款腕表有何神奇之處,其實這不過是呼應了透明表底蓋下有另一只會真正展翅的蝴蝶。在網(wǎng)球、高爾夫球這些運動中,最關鍵的沖擊力來自擊球的瞬間,這會直接對擒縱結構及自動上鏈結構造成破壞,進而喪失走時精準度以及導致上鏈結構失靈或過度耗損。

圖片38.png

圖片39.png

蝶形擺陀由RICHARD MILLE歷時三年研發(fā)而成。

透過一個按鈕操作,RM 35-03的蝶式擺陀可以從一個半圓瞬時展開成為兩個類梯形鎖定,此時不管手腕怎么動作,擺陀都不再為機芯上鏈,即上鏈機制已被鎖定。這是透過一個弧形齒條與微型彈簧結合及衛(wèi)星式輪轉切換的齒輪結構,按鈕操作將半圓擺陀瞬間打開,鎖定了上鏈結構停止上鏈,而再按一次按鈕,同時將啟動微型彈簧,分開兩半的擺陀透過彈簧作用以及衛(wèi)星齒輪系統(tǒng)的推動將再接合(速度比分開稍慢一秒左右),并再與上鏈系統(tǒng)連接。

圖片40.png

圖片41.png

圖片42.png

蝶形擺陀可讓佩戴者自行優(yōu)化擺陀的上鏈運動,以配合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

我曾在RM表廠反復〝玩弄〞RM 35-03的蝴蝶擺陀,按下按鈕僅僅一秒間的擺陀動作變化,卻乍現(xiàn)了前所未見且難有的機芯操作體驗。不管怎么說,總覺得一生如果能擁有一枚RM,才算對得起技術流玩家的地位。

08

扭距指示儀

我們常說的扭力(或扭距,英語中的Torque)在機械表的機芯中,多半講的是從發(fā)條盒在傳動時的力距表現(xiàn)。機芯扭力的過大或過小,都對機芯走時的精確度與性能表現(xiàn)有所影響,所以扭力應維持在最理想的狀態(tài)最好。

圖片43.png

RICHARD MILLE RM 21-02 Aerodyne陀飛輪腕表,尺寸42.68x50.12毫米,厚度14.3毫米,搭載RM21-02手動上鏈陀飛輪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功能選擇器、動力儲存和扭矩指示器,限量50只。

機芯扭力的表現(xiàn),使用者并不會知道,必須透過儀器測試才能得知,所以長久以來也沒有佩戴者在意這件事。但RM的腕表設計可不是這樣,我想對RM來說,戴表就必須像是開車一樣,如果你可以知道自己車的油箱油量、發(fā)動機溫度、水箱水量等指標,那么精密腕表也應該盡可能把有效指標標示出來給到佩戴者。

圖片44.png

RICHARD MILLE RM 022 Aerodyne雙時區(qū)陀飛輪腕表,尺寸45x38.7毫米,厚度13.85毫米,搭載RM 022手動上鏈陀飛輪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雙時區(qū)顯示、動力儲存、扭矩顯示及功能選擇器,限量8只。

RM 21-01手動上鏈陀飛輪,就是個備有扭距顯示儀設計的機芯。這一枚腕表具有RM比較經(jīng)典的陀飛輪機芯設計,陀飛輪框架與發(fā)條盒以五級鈦合金打造放射狀、上下對稱的一體表橋固定,機芯1點位置設有扭力顯示儀。扭力顯示儀的概念雖非RM創(chuàng)新,但的確目前只有RM還持續(xù)地用在復雜功能機芯設計上。扭力顯示儀最重要用途,是用來了解機芯目前扭力的表現(xiàn)指數(shù)。

圖片45.png

扭矩指示器位于12點至1點之間的數(shù)字刻度, 可以直觀地顯示主發(fā)條內部張力, 從而優(yōu)化機芯的計時性能。

對于陀飛輪表款來說,扭力充足且穩(wěn)定可讓陀飛輪的運作順暢精準,而扭力不足時,陀飛輪的走動將會有拖拍或停滯等問題,但扭力過大也會造成陀飛輪結構的損傷,介于53與65Nmm之間的扭力最為適當,而扭力與發(fā)條盒上鏈與釋放動能的結構狀態(tài)有關,所以扭力顯示儀都設在發(fā)條盒附近。盤面12點鐘位置即為機芯發(fā)條盒對應位置,圍繞發(fā)條盒12點到1點位置的半弧線則為扭距顯示儀。

09

機械式重力傳感器

我覺得所有RM的腕表中,有個一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裝置設計:重力傳感器(G-Sensor),適用于賽車手判斷車行間面對的重力指數(shù)。

圖片46.png

圖片47.png

圖片48.png

機械式重力傳感器目前僅搭載在RM 36-01(上圖)、RM 38-01和RM 50-01上。

在RM 36-01腕表中,透過輕輕旋動棕色陶瓷表圈手動操作旋轉,與之連結的重力傳感器便可在各個方向隨之轉動。如賽車手佩戴時,可透過這個表圈顯示儀的指示,得知車駛入大轉彎,或直道上加速和急剎車中的橫向減速和縱向應力,機芯內的重力傳感器與表圈和藍寶石鏡面直接相連,可偵測高達6G的力度。通過盤面上的刻度顯示,車手可以了解減速是否安全(綠色區(qū)域)或存在危險 (紅色區(qū)域,并透過按壓表冠可將重力傳感器顯示信息歸零。

圖片49.png

圖片50.png

RICHARD MILLE RM 50-01 G-Sensor Lotus F1 Team Romain Grosjean腕表,尺寸50x42.7毫米,厚度16.4毫米,搭載RM 50-01手動上鏈陀飛輪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70小時,計時碼表,重力測量裝置,限量30只。

在RM 50-01陀飛輪計時碼表與RM 38-01陀飛輪腕表設計上,免去了RM 36-01的表圈操作,重力傳感器直接體現(xiàn)在盤面上的12點鐘位置。不同的地方是RM 50-01與RM 36-01皆為最高6G重力的顯示,而RM 38-01則可顯示到20G的重力情況。主要是因為 RM 36-01與RM 50-01設計為賽車使用,而RM 38-01則是以Bubba Waston高爾夫球運動的需求設計。

圖片51.png

圖片52.png

RICHARD MILLE RM 38-01 Bubba Watson重力感應裝置陀飛輪腕表,尺寸42.7毫米x49.94毫米,厚度16.15毫米,搭載RM38-01手動上鏈機芯,振頻3赫茲,儲能48小時,重力測量裝置,限量50只。

光一個機芯內的重力傳導器裝置,就由約50枚零件組成。其機械原理為:使用兩個導軌加上齒輪棘輪系統(tǒng),跟隨慣性擺重移動,每當佩戴者手腕進行極端動作時,此一結構透過連接的一個緊繃的彈簧指示機制,便可顯示佩戴者此時累積的重力情況,表款透過按鈕操作即可歸零重力傳感顯示信息。

10

超薄擒縱結構

上述的幾個機芯結構設計,多著重在表款上鏈性能與扭力表現(xiàn)上,與重力傳感器一樣神奇的,還有RM最近的一次研發(fā)成果:超薄擒縱結構。

圖片53.png

RICHARD MILLE RM UP-01 Ferrari超薄手動上鏈腕表,尺寸51x39毫米,厚度1.75毫米,五級鈦合金表殼,搭載RMUP-01超薄手動上鏈機芯(厚度1.18毫米),振頻4赫茲,儲能約45小時,功能選擇器,限量150只(攝影@五十)。

設置于RM UP-01超薄腕表的這個專利的擒縱結構,其技術關鍵在于擒縱叉的形狀改變,還有取消了馬仔傳統(tǒng)擒縱結構里,在擒縱叉尾端負責固定擺動范圍的兩個護銷,以及與擺輪下負責與擒縱叉互動的滾軸,這幾個零件其實都是為了防止一連串重要擒縱沖擊零件的滑脫錯位,但透過RM設計新的直線形擒縱叉,從擒縱輪到擺輪之間的沖擊,可以省去多個零件,但仍然保持沖擊的穩(wěn)定規(guī)律。另外還有在時分指示針的設計上,RM大膽地將指針放在齒輪上,也讓薄度減到了最極限。

圖片54.png

圖片55.png

為挑戰(zhàn)超薄腕表,RICHARD MILLE將RM UP-01里無法疊加的零部件,分散到更寬的平面。

整體以五級鈦合金打造的RM UP-01,還取消了調節(jié)游絲的快慢針設計,且采用了同樣也為五級鈦合金材質的可變慣性擺輪,且加上6顆調速砝碼,則可以解決沒有快慢針設計后擺輪擺速調整的機制。即便在1.18毫米厚度的手動機芯上,RM仍然放入了品牌經(jīng)典的設計:可切換功能的檔位設計,只是在RM UP-01的設計中,考量薄度,設置了兩個表冠,一個做切換,一個作為調校使用。

圖片56.png

圖片57.png

RICHARD MILLE RM UP-01 Ferrari超薄手動上鏈腕表厚度僅1.75毫米,機芯厚度僅1.18毫米。

在RM的機芯設計里,好像從來都沒有"最"這個字,因為下一次的研發(fā)還是會繼續(xù)刷新前一個研發(fā)成果。對RM來說,稀松平常的幾個新專利、新技術,雖然研發(fā)時長皆以年為單位,但隨便拿出一個都是一般品牌、甚至高端制表品牌用更長的時間追逐都望塵莫及的。對RM來說,這些跨世紀的機械技術創(chuàng)舉已經(jīng)成為基本功,但你在別的品牌表款卻難見到同樣的創(chuàng)舉,不僅僅是投入成本的效益考量,更是一個RM非凡的品牌精神與氣度使然。

作者:知名鐘表珠寶評論家 藍思晴 Laura Lan

來源:公眾號《大寫的蘿菈》

免責聲明
標簽:RM表款    RM機芯    RICHARD MILLE    理查米爾    RM UP-01 Ferrari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