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經常使用的歷法有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其中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當數(shù)黃帝歷,久而久之人們就將其簡稱為“黃歷”。凡婚喪嫁娶、開市動工等事,人們都喜歡查看黃道吉日,以求吉利美滿。老黃歷(laohuangli.net)幾乎人人家中都會有,至于怎么查看黃道吉日,歷來方法不一,查得的結果也迥然而異。
您現(xiàn)在還看老黃歷(laohuangli.net)嗎?相信身邊的人們每每逢到 婚、喪、嫁、娶、重大日子的時候,還是會拿出老黃歷來翻一翻的吧,這就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擇吉了。擇吉日是民間習俗之一,又稱黃道吉日、擇喜日,擇吉習俗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廣泛的文化蘊含。其根本就是尋找、確定事情和活動的適宜的時空點,從而達到趨吉避兇、吉祥如意的結果。
世間的萬象萬物皆有兩面,比如天地、上下、明暗、冷熱、男女、老幼、悲歡、吉兇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吉兇”。提起“吉”和“兇”,我們往往就會想到一部古老而又神秘的經典——《易經》,而提起《易經》,我們也會很容易想到“吉”和“兇”“吉”和“兇”不單單只是對立著的兩面,而且它們還是《易經》中的重要內容,否則我們也不會把它與《易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了。那么,《易經》中的“吉”和“兇”,它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吉祥”和“兇險”嗎?或者說,真是是我們所理解的“好”與“壞”嗎?其實,《易經》中的“吉”和“兇”,它們可絕不止“好”與“壞”那么簡單,在它們的背后,是《易經》所蘊含的“大道”。
那么,《易經》所蘊含的“大道”又是什么呢?我們知道,《易經》是闡述宇宙萬象萬物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著作,被譽為“群經之首”,它所體現(xiàn)的樸素而又深刻的自然法則與和諧統(tǒng)一的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而這一智慧的結晶,正是《易經》所蘊含的“大道”。《易經》告訴我們,宇宙的萬象萬物皆有其規(guī)律,我們應該去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以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而《易經》中所講的“吉”和“兇”,并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好”與“壞”,而是指人們是否能夠去遵循自然規(guī)律或自然法則;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就是“吉”,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反其道而為之的,即為“兇”。
所以,判斷“吉”和“兇”,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是否能夠遵循自然規(guī)律”,換句話說,“吉”和“兇”并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個過程。自然界是無限的,而一個人的個體壽命是有限的,在一個人從生到死,生存于大自然的這一過程中,如果遵循自然規(guī)律,那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吉”,否則,就是“兇”。“吉”和“兇”不看結果,只看過程。最后,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的錢包被小偷偷走了,如果單看結果,這肯定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兇”,可是,按照自然法則,我們絕不能由于被偷而也去偷別人,我們不偷,這就是遵循了自然法則,這就是“吉”。
說到這里,或許有朋友會不以為然地反問:“怎么?錢包都被偷了,這還‘吉’呢!這是什么道理!”其實,我們的錢包被偷,我們是破財了,可是,我們卻堅守了我們的道德底線和尊嚴,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我們通過了這種考驗,那么我們的品性自然就又上升了一步,這不就是“吉”嗎?另外,對于那個偷錢包的小偷,從表面上看,他是獲得了“收益”,應該是“吉”;可是,他無端地去侵占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是有違自然法則的,所以,他“吉”的背后,隱藏的卻是“兇”,若不及時改邪歸正,那么他的品性只會越來越差,遲早有一天,他會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那個時候,可就要“大兇”了。以上就是對《易經》中“吉”和“兇”的解讀,雖然現(xiàn)在老黃歷網(laohuangli.net)已經沒有那么大影響了,但是我覺得人們在辦大事的時候,還是會去翻一翻的,那你們平常會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