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曾經(jīng)讀到過安妮寶貝的一段文字。她買了一盒哈根達斯,用干冰包裹起來,坐在出租車里,小心翼翼的捧著,然后不停的流淚,悲傷的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彼時,我是一個靠家里供錢讀書的窮學生,出租車都很少打,更不要說去買哈根達斯那樣 " 昂貴而美麗 " 的食物。但我的頭蓋骨下充滿了對于小資生活的仰慕與渴望。于是我覺得這篇東西寫的凄美傷感摧人五內(nèi),字里行間都有飽含了那個階層的華麗與絕望。她那如同捧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或人血饅頭的姿態(tài)深深地印在了我無邪的心靈上。
若許年后,我輾轉到了美國,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發(fā)呆。原來哈根達斯在這里賣得如此便宜,三塊多一大桶,買倆桶的話還有優(yōu)惠。即使換算成人民幣,它也稱不上昂貴。既然不昂貴,姿色也就大減。它與一堆雜七雜八的我沒有聽說過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擠在櫥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戰(zhàn)亂流過風塵的宮女。而陪我購物的美國友人的一句話粉碎了我這最后的幻想:"哈根達斯?那是什么東西?我從不吃這個牌子。"
當然,我還是買了兩盒促銷裝的哈根達斯來滿足我當年心底隱秘的愿望。平心而論,味道還是不錯的。只是,當某些東西變得太容易的時候,實在沒有什么趣味。
我在這種若有所失的感傷情緒中展開了在美國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連串的新的打擊。比如,有朋友托我買CK的內(nèi)衣。然后我發(fā)現(xiàn)CK在這里大約只相當于班尼路在國內(nèi)的地位。不,準確地說,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為高那么一點。但也就那么一點。再比如,有朋友托我買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果然,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你看,我們用來作為生活品質的標志的東西,其實都很廉價?!蔽掖嗳醯男撵`在倍受打擊之后終于痛定思痛。于是,我開始在鍵盤上敲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我想說的,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即,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