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春光與早茶不可辜負
敘 十里春風一壺茶
即使沒有去過粵語地區(qū),在一些情節(jié)濃重的舊片中也常常能夠看到茶餐廳的身影。我們總能在那些或敞亮或逼仄的空間里,越過人物性格的展示與故事線索的推進,首先看到桌上琳瑯滿目的食物。在陳果香港三部曲之一的《細路祥》中,小男孩常年在自家開的茶樓中穿梭,來往于一個個推車與菜品間,也被淹沒在無數(shù)選擇食物的忙碌客人中;周星馳在《行運一條龍》里那個以奶茶與蛋撻聞名的茶餐廳中如魚得水地扮演著情場老手,與這間小店共同經(jīng)歷風雨;甚至在《古惑仔》的江湖中,大哥與大哥間的談判桌上,都會出現(xiàn)一枚焦香的菠蘿包。
如果要溯源,粵語地區(qū)的早茶文化應是在咸豐年間形成的氣候。那時的廣州有一間名為“一厘館”的小館,門邊便掛有一塊木牌,上寫:茶話。這里雖然只有幾把桌椅,卻供應著茶水點心供路人歇腳小敘。從此而起,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所謂早茶,其實就是我們概念里的早餐。只不過在廣東地區(qū),他們習慣晨起便吃個講究吃個豐富。
在早茶文化中,茶樓與茶餐廳又分別占據(jù)兩個陣營。茶樓屬于那些永遠有大把閑散時光的人,這里的早茶通常以推車的形式呈現(xiàn),選擇你想吃的蒸籠與菜品,然后用接下來的早間時段聊天與吃喝,這是屬于老年人、生意人以及自由者們的享受。而茶餐廳則更適合上班一族,這里的早茶多以套餐形式呈現(xiàn),常常是傳統(tǒng)點心的拼盤配以飲品,快捷方便卻也不失傳統(tǒng)品質(zhì)的味道。
雖然時至今日,早茶餐廳仍是生意人們的商談重地,但也已步步深入,變成了他們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一切并不以果腹為目的,只為享受一段特定閑暇時光。
那些清晨的琳瑯滿目
賞 那些清晨的琳瑯滿目
既然叫作早茶,早茶中當然會出現(xiàn)茶水。而這里所指的茶水,通常以紅茶為主,是一種利于消化的選擇。當然,你也可以點綠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來相配,濃郁淡雅都在乎你早起的心情間。而在港式茶餐廳中,奶茶也成為一道必不可少的飲品,最具特色的絲襪奶茶與集合奶茶與咖啡為一體的鴛鴦都能夠得上招牌。
茶當然是輔佐,作為主角的茶點才是重中之重。在廣式早茶中,茶點分為干濕兩類。干類即為有外皮包裹的餃子、包子與點心,濕類則為粥、豆花、蒸籠等等。而如果你走進茶餐廳,以下十樣不僅是判斷正宗度的標志,更是你必點的保留項目。
1燒麥:粵式點心四大天王排名第二,有說來自于包子的變形,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茶館中,是由晉商傳入的“捎賣”。以燙面皮包裹餡料而成,餡料的選擇十分豐富,好看的是,燒麥的頂端蓬松如綻放的花束,同樣也是一口一個的分量。
2蝦餃:起源于20年代后期,以人們捕到鮮蝦后裹粉而蒸的形式發(fā)展而來,是廣東茶點中最常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道,也是粵式點心四大天王之首。蝦餃呈半月形并且有十二褶,放在蒸籠中以一口的分量為準。好的蝦餃需要外皮晶瑩剔透且薄如紙張,能夠一眼隱約看得見盤踞其中的大蝦的形狀。
3蛋撻:同為粵式點心四大天王,蛋撻的歷史更為悠久。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就已經(jīng)利用材料做出了類似蛋撻的甜點,1950年代的香港已經(jīng)成為各大茶餐廳中的當家花旦。蛋撻取英文“蛋漿餡料外露”的直譯,由砂糖和雞蛋混合成的蛋漿倒入餅皮入烤爐烤制,也根據(jù)餅皮的不同材料分為牛油蛋撻與酥皮蛋撻兩種?;旌狭穗u蛋的鮮美與餅皮的酥脆,酥軟香醇。
4叉燒包:也是粵式點心四大天王之一,叉燒包以切成小塊的叉燒為餡料,通常以“高身雀籠形,大肚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餡”為標準來制作。一籠端上來的叉燒包總是會在頂部自然裂開,蒸騰著濃郁的叉燒香味。
5腸粉:一種蒸制而成的米制品,白如雪,薄如紙,十分香滑。一種包裹肉類餡料,另一種主要淋上芝麻醬,是廣東地區(qū)最普遍的早餐。傳說乾隆下江南時就曾受到紀曉嵐的慫恿專程去吃了腸粉,并被這爽滑鮮嫩驚艷。
6流沙包:以液體作為餡料隱藏于松軟的面皮中,掰開時會汁液四溢,帶來混合口感的微妙。常見的流沙包為奶黃流沙包和芝麻流沙包。其中奶黃流沙包的餡料中會以咸鴨蛋蛋黃的碎末為流沙,咸甜兼?zhèn)洹?
7鳳爪:近十年來風行于粵式早茶的菜品,其中多為豉汁鳳爪或鮑汁鳳爪。通常需要以自制的汁液先腌制后蒸制,上桌時皮骨易離,香味厚重。
8蒸排骨:粵式早茶傳統(tǒng),通常以放在蒸籠中的小塊呈現(xiàn)。雖然只有小小一籠,但卻頗費工夫,需要反復清洗排骨,與豆豉末入鍋一起香炒腌制后猛火蒸制而成。吃起來,排骨的軟糯入口即化。
9馬拉糕:如同海綿一般松軟,帶有雞蛋糕的香味,又與松糕外形相似。它的特色是有三層氣孔,圓形切開小口,金黃的外表下十分松軟可口。
10皮蛋瘦肉粥:廣東人擅長煲粥,而皮蛋瘦肉粥又是最能代表特色的一種。以切成小塊的皮蛋與瘦肉為配料,放在新鮮的白米粥中熬制,再撒上蔥花與薄脆,為單調(diào)的白粥增添了另一份咸香的香醇質(zh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