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腸臭豆腐砂鍋
豆腐的故事
豆腐起源于中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歷史上,豆腐的出現或多或少可以被稱作一次意外。而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64年,襲父爵位的劉安,被封為淮南王。他迷于習道,為求長生不老藥。一次,劉安用豆?jié){培育丹苗時,不小心碰翻了石膏碗,而這被意外摻入石膏粉的豆?jié){,一下子成了一鍋綿滑的豆腐。而在后來,豆腐的制作方法傳入了民間。再后來,唐朝的鑒真和尚東渡日本,豆腐技術也隨他遠到東洋。宋朝,進入朝鮮。19世紀,隨著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逐漸緊密、頻繁,豆腐便被傳到了歐洲、非洲、北美等地。可無論豆腐怎么漂洋過海,它的根源和最擅長烹飪它的人一直只在中國。
其中豆腐最關鍵的不同之處來自不同的制作技術,這技術又關系著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包c豆腐”指的是把豆?jié){變成豆腐的這一動作,而點的是什么呢?一是鹽鹵,多見于北方地區(qū),人們俗稱的北豆腐就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北豆腐也是豆腐中硬度最大的一種,因為含水量最少;二是以石膏粉為凝固劑,多見于南方,稱為南豆腐,含水量較北豆腐多,可達90%左右,吃起來非常軟嫩;三是葡萄糖酸,點出來的是最近幾年才興起來的內酯豆腐,這種豆腐制作工藝,跟傳統(tǒng)相比更先進,因此出品的豆腐質地細嫩、有光澤,適口性好。
在豆腐的大家譜中,基本分為四代人,或者是五類。豆腐的祖先肯定是豆類,一般來說,各地制作豆腐均以黃豆為主,個別的又以黃豆、黑豆為原料的。而爺爺輩的就是豆花、豆腐腦,再下一代則是各種成塊的豆腐制品,最后孫子輩的則是豆渣。所謂第五類呢,就是那些借著“豆腐”的名兒叫豆腐,實則不含大豆成分的食物,例如老北京的杏仁豆腐、蒙古族常吃的奶豆腐等。
中國人對于豆腐的愛,不單限于它的口感,從制作者、廚師、食客出發(fā),甚至是從營養(yǎng)、哲學的角度出發(fā),都能察覺到對它的戀戀情深。記得《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過一段獨白:“在蛋白質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夠媲美肉類的植物性食材。對于食素者來說,這相當完美。中國的豆腐在清寡中暗含了某種情深層面的氣質,古人稱贊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貧,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順其自然’”??粗鴾细骷腋鲬魷蕚涞亩垢纾欠N感覺就讓人心生淡然,知道面前都是美味,可就是神奇得不會生起內心的貪欲。
豆腐獨特的魅力不單針對食客們,廚師們對于它也有瘋狂的迷戀。早在20多年前,也就是九十年代初的時候,京城有一位姓白的廚師(白常繼)對豆腐有足夠的熱愛,帶著這種內發(fā)的熱情,在各種菜譜上“北上、南下”,還特意來到江南一帶拜師學藝,總共收集了200多種跟豆腐相關的菜品,還在京城辦起了豆腐宴,風靡一時,因此人稱“豆腐白”。提起這般“任性的原因”,白先生說道:“豆腐的性格就像我自己一樣,很隨和,它好調味、好成形,酸甜苦辣都能承接得接近完美?!?
豆腐的分類
北豆腐
在東北又叫做暖豆腐,是中國北方最常見的一種豆腐,它含水量少,因此硬度最大。由于自身的這種特點,因此北方人多用燉的烹飪方法使其入味。涮羊肉必吃的凍豆腐,正是由它稍作加工而來:您只要把盒豆腐放冰箱里凍瓷實了就行了。
南豆腐
與北豆腐相對的就是南豆腐,從字面就不難推斷出,南豆腐是南方特產,跟北方豆腐比,它口感更滑嫩,黃豆自身的豆腥氣也相對淡一些。因此它是廚房里最玲瓏多面的食材之一,造型可塑性強,味道上可承接各種酸甜苦辣,而南豆腐在其間都充當這些美味最嫩滑的載體。
豆腐腦和豆花
豆腐腦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成分上并沒有太大區(qū)別。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軟,用筷子難以夾起,需用湯勺盛用;等到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與豆腐腦相比口感凝滑,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里面壓實凝固之后就是豆腐了。吃這種豆腐稍作調味就可,例如四川豆花和北京老豆腐。
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之所以叫日本豆腐,還真是因為它起源于日本,至今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而傳入中國則是1995年的事情。日本豆腐,又叫玉子豆腐、雞蛋豆腐、蛋玉晶。雖然口感與南豆腐的嫩滑程度有一拼,卻不含任何豆類成分。由于它爽滑的口感,所以再經過加工后的雞蛋干比一般的豆腐更讓人無法自拔。
臭豆腐
善于琢磨美食的中國人對美食的追求不會停滯于由豆?jié){變身出來的豆腐,再怎么整一下才能出現更美味的東西呢?那就是利用時間,將豆腐點上臭鹵,靜靜等待28天,一股氣味“非凡”,又讓人欲罷不能的味道,慢慢彌散開來。發(fā)酵完畢后,蒸也好,炸也罷,或者燉、煎,這外陋內秀、平中見奇的臭豆腐,立馬展現出另一種風味。
毛豆腐
毛豆腐是一種附著白色菌絲的安徽特產,由于當地溫和的氣候,從而孕育了這種特有的食物,據說制作毛豆腐的關鍵在于用來點鹵的自制發(fā)酵酸水,當然氣溫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觀察豆腐表面的絨毛關系到最終味道的鮮美與否。而制作毛豆腐的方法也是可繁可簡,在老徽州人看來,一點辣椒醬就足以讓毛豆腐錦上添花了。
豆腐皮
豆腐皮是豆腐家族的一員,其實它自己底下也囊括了不少分支。像豆?jié){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干,就是成了人們嘴中的豆腐皮,有些地方也管它叫做油皮、皮子。壓制成的則叫做豆腐皮或者是千張、千豆腐。上海人常吃的素雞就是用千張卷成的,素鴨則是用油皮。
醬豆腐
南方人管醬豆腐叫豆腐乳,全國各地咸的、辣的、臭的,各式各樣的醬豆腐是能跟老干媽相比的烙餅、饅頭好伙伴。它們雖味道不同,但制作原理基本相通。首先將大豆制成的豆腐壓坯劃成小塊,然后接上多種菌種,大約經過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松酥細膩的腐乳才能做好,滋味也變得質地細膩、鮮美適口。
其他
像北京小吃杏仁豆腐、蒙古族牧民離不開的奶豆腐,都是叫著豆腐但又不是豆腐的食物,一個靠瓊脂凝固,可這都蘊含了中國人對于美食的熱愛,更能突顯出“豆腐”的包容。
京城尋味好豆腐
蝦黃豆腐
蝦黃豆腐 /肥腸臭豆腐砂鍋
菜系 淮揚菜
價格 28元/ 32元
來自 南京大牌檔(凱德大峽谷店)
淮揚菜中,名聲最響的豆腐菜非文思豆腐羹莫屬,當通過嚴格篩選的豆腐遇上廚師精細的刀工時,豆腐最柔軟的一面就以軟嫩清醇的樣子展現在世人面前。
而性格細膩的江蘇人不單有讓人驚嘆的文思豆腐,平凡的蝦黃豆腐和肥腸臭豆腐砂鍋也展示著豆腐的玲瓏多變。蝦黃豆腐之所有能成為江蘇名菜,離不開將小龍蝦黃與嫩豆腐的完美結合,半羹狀的蝦黃豆腐入口,口感上是豆腐的嫩滑,味道是有小蔥點綴著的蝦黃的咸醇,用勺子舀著吃,感覺雖不豪爽,但嘴里也覺得過癮。肥腸臭豆腐砂鍋是一道將二臭合一的江蘇南京土菜,剛上來的砂鍋冒著熱氣,還帶著呲呲的響聲兒,而味道嘛,雖有臭豆腐特有的味道,但濃香還是占據了重要地位,夾一塊處理得干干凈凈的肥腸,嘴中的微辣回味無窮。而吃一塊主角臭豆腐,發(fā)酵過的臭豆腐內部比較稀疏,恰好給廚師特調的醬汁留足了空間。
千層豆腐
千層豆腐
四喜千頁豆腐/千層豆腐
菜系 素食
價格 32元 68元/位
來自 三摩地素食茶藝空間
豆腐,對于吃齋念佛的人來說,是最好的食材之一,它形狀善變,自身又不帶多余的味道,因此在素食餐廳中,多以假亂真為肉,尤其像密度較高的豆制品,其口感在很多時候都讓人傻傻分不清。在四喜千頁豆腐這道菜中,雖然千頁豆腐沒有刻意扮演什么角色,但經過炒制后,在馬蹄、黃花、木耳、花生之間是最后口感的成分,它雖沒與其他成員融為一體,相對獨立的關系卻襯托出另外一種美味。
一般情況下,豆腐在素食餐廳中扮演的肉的角色,但在千層豆腐這道菜中,切成片的雞蛋豆腐替代了意式千層面,先煎至外焦里嫩,再夾著口蘑通過焗的方式豐富口感。當這道菜剛上桌的時候,真能以假亂真成意大利千層面。吃起來的感覺,盡管豆腐的質地還是無法跟真正的千層面相比,但焦黃的雞蛋豆腐外皮和里面自身的嫩滑形成的鮮明對比,幾乎能讓人忘記傳統(tǒng)千層面的美妙。
XO醬百花蒸釀豆腐
菜系 粵菜
價格 88元
來自 玉餐廳
前一陣在網上,即“粽子甜咸大戰(zhàn)”后,南方代表和北方代表又開啟了“豆腐腦甜咸”之爭。雖然廣東人吃甜豆腐腦這件事讓很多北方人詫異,甚至味蕾上也不易接受,但出自廣東人之手的釀豆腐大致上可以說是拿到全國通行證了。
釀豆腐具體來說是客家人處理豆腐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講,在嫩豆腐上放上肉餡,然后再上鍋蒸或者煎至表面金黃,相比來說,兩種做法都各有千秋,但蒸釀豆腐里里外外突出的都是豆腐原本的味道和口感,是一種廣東地區(qū)特有的烹飪方法。
出自古志輝師傅手中的XO醬百花蒸釀豆腐,口味清淡之間,細細品味,一道看似簡單的蒸釀豆腐,口腔內的體驗卻是豐滿的。白嫩的豆腐放上些許用蝦肉剁成的蝦膠,蘸一點味道鮮美的XO醬,嘴里亦有混合著青蔥味道的咸鮮的回味,而嫩豆腐與細膩的蝦膠在嘴中的感覺又是另一種絲滑、柔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