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蘇泊爾要求二次檢測
昨天,記者就“問題產(chǎn)品”一事多次致電蘇泊爾董秘葉繼德,但是葉的手機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tài)。蘇泊爾公關部門工作人員張麗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蘇泊爾目前正要求哈爾濱市工商部門對相關產(chǎn)品做二次檢測。
張麗萍還表示,不銹鋼炊具的檢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衛(wèi)生安全方面,二是材質方面,哈爾濱市工商部門的檢測結果顯示,蘇泊爾產(chǎn)品在衛(wèi)生安全方面符合要求,“理化指標和金屬析出量等重要指標都沒有問題”,所以目前媒體的一些報道存在誤讀;而在材質方面,由于采用的檢測標準可能不同,所以出現(xiàn)了不合格的現(xiàn)象。張麗萍表示,關于材質方面的檢測標準,歷年來有多個標準,“有88年版本,有92年的版本”,由于材質的日新月異,有可能出現(xiàn)檢測項目與相關材質工藝不對稱的現(xiàn)象,“就像礦泉水和雪碧,兩種不同的飲料,檢測的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
質疑
蘇泊爾反應太過遲鈍
家電行業(yè)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向記者表示,此次蘇泊爾對產(chǎn)品質量問題的反應太過遲鈍。哈爾濱市工商部門作為國家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檢測結果應該是權威的,企業(yè)可以申請再次檢測,但是面對外界質疑必須拿出勇氣去面對,而不是回避和拖延。電廠商在我國召回產(chǎn)品的案例相比,如索尼的電視機、三星的電冰箱召回事件,都是在權威檢測結果出來后第一時間展開。反觀蘇泊爾,目前的情況竟然是蘇寧、大中等終端渠道商在為其收拾殘局,主動下架并且承諾退換貨品。同樣作為跨國家電品牌(4年前法國小家電巨頭賽博集團將蘇泊爾72%的股權收入囊中),蘇泊爾對產(chǎn)品質量問題的回應及對消費者的態(tài)度,讓人失望。
(來源:京華時報 記者 祝劍禾)